2月12日,火樹銀花不夜天,霓彩華裳映古城。圖為無人機航拍視角下的西安鐘樓。新華網發 林敬淇 攝
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,西安是連接著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心臟,尤其唐朝的長安對外交往盛況空前,吸引著世界各國人民前來相聚。“無數鈴聲遙過磧,應馱白練到安西”,千百年來,這座十三朝古都不斷凝聚東西方文化和世界文明,搭建起世界文化旅游平臺。
首次揚帆起航的“2018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峰會”再一次把西安放在舞臺中央,迎接世界的目光。如今,這座歷史名城正逐漸跳出“兵馬俑”,向世界秀出“新西安”品牌。
西安城墻新春燈會上被裝飾一新的箭樓。2月8日晚,2018年西安城墻新春燈會在陜西西安明城墻開幕。“魚化龍”“鳥語花香”“夢與飛翔”等萬盞彩燈把古都裝點得金碧輝煌。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
跳出“兵馬俑”打造時尚文藝范
西安是中華文明的根脈城市,兵馬俑、華清池、西安城墻等歷史人文類旅游資源豐富。面對深厚的文化積淀,西安的文化旅游正在轉型升級,跳出“兵馬俑”等傳統優勢,以新元素、新IP創新模式,引領時尚潮流。
西安通過搶占“風口”,優化供給側改革,延長產業鏈條,增加消費體驗感,緊抓項目,努力打造萬億級大產業:打造“西安年·最中國”文化旅游新IP;引入宋城集團、華僑城集團、華夏文旅集團等一流文化旅游企業;亮出書香之城、音樂之城和博物館之城新名片……西安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條“文化+旅游”融合發展之路。
2017年,西安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.8億人次,旅游業總收入1633.3億元,同比增長20.5%和34.5%,增幅創5年來新高。“全球旅游目的地營銷峰會暨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啟動儀式”發布了西安旅游消費大數據:2017年,西安旅游的交通人次、住宿人次、景區人次都躋身全國十強城市,分別排在第四、第八和第四位。
“隨著‘西安年·最中國’的舉行和在抖音上成為網紅城市,古老的西安如今已經成為受年輕人喜歡的旅游目的地。”攜程集團目的地營銷CEO錢臻介紹說,去年西安已榮獲國內最受歡迎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三名,2018年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傳播量預計將超10億人次。
近年來,西安浐灞生態區以每年開放一個公園的速度,實現了“綠色接力”。已先后建成開放西安世博園、浐灞國家濕地公園、桃花潭公園、浐灞滋水公園、雁鳴湖休閑公園五大生態公園。圖為無人機視角下的浐灞二號橋,清晨太陽在浐灞生態區升起。新華網 申博望 攝
清除“垃圾山”打造綠色舒適范
位于西安城東的浐灞曾經有著“東郊風物正熏馨,素浐鳧鹥戲綠汀”“水清碧如黛,柳綠隨飛舞”的曠世畫卷,也有“垃圾遍地、沙坑遍布、荒草遍野”的荒廢之亂。而今的浐灞生態區以“生態立區”,以“顏值”促“產值”,真正做到了“人誠水綠”和諧共生,再次驗證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
如今,西安世博園、浐灞國家濕地公園、桃花潭公園、雁鳴湖公園等五大生態公園已逐漸成為休閑旅游熱門;華夏文化旅游綜合體集演藝、主題樂園為一體成為文化旅游新名片;世園婚慶文旅小鎮引領羅曼蒂克新潮流,形成集婚紗攝影、婚禮策劃、婚慶產業于一體的婚慶文化產業鏈;西安國際數字影視創意產業園區項目,將打造影視制作全流程生態服務鏈……
因水得名,傍水而生。浐灞生態區以產業發展、經濟建設,發展“水岸經濟”新模式,支撐、反哺河流治理和生態建設。打造了“一核+兩翼+延展區”高星級酒店群;舉辦了包括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大獎賽、中國摩托艇俱樂部大獎賽等重大賽事活動;大力發展月光經濟,打造集“吃住行游購娛”于一體的“浐灞外灘”……
以綠色為理念,以文化為積淀,以科技為引領,浐灞生態區正大力發展生態旅游、文化旅游和創意旅游,全方位打造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。威尼托共同遺產基金會理事長卡塔尼奧先生曾贊賞浐灞“項目開發能力驚人,浐河和灞河的改造完美至極,并具有國際水準。”
生態興則文明興,良好的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繁衍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基礎。圖為無人機視角下的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。新華網 申博望 攝
講好西安故事 打造國際都市范
“東有羅馬,西有長安”。早在唐代,長安便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,匯集了學者、商人和官員達10萬多人,國際化程度非常高,是當時世界的經濟中心、文化中心和時尚中心。
“西安是一座擁有帝王歷史的古都,這里的文化厚重。游客來到西安,會把眼前風景和‘千年帝都’的概念結合起來,那種感覺很不一樣。西安交通資源優勢明顯,機場吞吐量全國第八,還有米字形高鐵規劃。”杭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庭認為,從旅游國際化角度來講,西安是全國條件最好、資源最多的城市。
今天,“大西安”依托特有的歷史文化、絲綢文化、秦嶺文化和宗教文化,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。如何講好西安故事,讓游客真正感受到“西安最中國,來了還想來”,是西安舉全力而為的決心。
借國際舞臺建立社交圈。第三屆絲博會、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、首屆西安市國際專家顧問團圓桌會議、首屆世界西商大會等國際會議在西安成功舉辦;即將舉辦的2018西安國際騎行大會、2018西安全球創意大會、世界國際品牌大會2018中國(西安)峰會、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峰會等也將在西安召開,來自海外的數萬游客和媒體共同見證西安的嬗變加速度。
以“鐵軍”精神創造出行便利。隨著“車讓人”“打通斷頭路”、廁所革命、寶蘭高鐵、西成高鐵等項目落地,鐵軍精神無處不在,全力推進西安全域旅游發展。未來西安還將構建“大西安1小時通勤圈”“關中城市2小時交通圈”“國內3小時輻射圈”“全球1日航空圈”等大西安立體綜合交通藍圖,為旅行提供便利。
以“店小二”理念扶持產業發展。西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以“店小二”服務態度積極扶持文化產業大發展。2017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900億元;新登記文化及相關產業市場主體1.7萬戶,總數達到4.76萬戶,同比增長55.49%;新增規上文化企業276家,總數達到980家,同比增長39.21%。
2017年12月6日,西安至成都高速鐵路全線開通運營。圖為由西安北站駛出的列車經過西成高鐵跨西寶高鐵特大橋。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
講好西安故事,打造旅游大品牌,開辟文化+旅游新時代。西安這座老城以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現“大西安”魅力。(上慶?賀鑫)
